◎2014 年 至 2015年  指導教師:高泉旺  總編輯:張芮瑜  電子報總監:張立宏 蔡沂鈴  採訪記者:徐崧馨 徐珮珊 張雁晴 陳品樺 張逸寧 廖家欣 曾家秀 詹韋恩  美術編輯:蔡晏姍

2010年10月12日 星期二

重返十三行 感受史前生活

【輔訊記者/曹新易報導】跟據考古學家考究十三行出土的文物,推測十三行文化的生活情境,在『重返十三行』常設展覽中的走進十三行單元,復原十三行文化的生活情境,並加以音效、旁白以及燈光,讓參予展覽的群眾了解十三行人的生活型態,並模擬一天的生活,藉此輕易的讓人了解十三行人的文化特性。

十三行文化靠海而居,建築屬南洋熱帶的竿欄式建築,可防潮防水防止野獸侵害,十三行人以農業為主要生業,種植稻米、芋頭等作物。模擬中的十三行人,一天從近海捕魚、撿拾貝類和上山狩獵開始,從挖掘出完整的獸骨來看,推測出十三行人有畜牧的習性,充分利用了河海口及山林的豐富資源。十三行人會將食用後的貝類,集中放置在同一區塊,型成特殊的貝塚遺蹟。由於在出土文物中發現了陶紡輪,可以推測十三行人會利用簡易的工具製作服飾,但因衣服久埋腐爛,無法知道顏色與樣式。

十三行人的工藝技術相當的發達,除了用鐵砂煉製鐵器外,也會燒製精巧的陶製品。精緻的陶器上有著細密的花紋,表示製陶技術的精進;十三行文化是目前台灣發現遺址中,唯一確認有煉鐵技術的史前文化,考古學者不僅發現有鐵刀、鐵斧含鐵渣,更是發現了煉鐵爐的遺跡。藉由出土的琉璃珠、錢幣、青銅器等等文物中推斷,十三行人與台灣島內、中國當南沿海以及南洋地區有著密切的往來貿易。在墓穴中可發現不少琉璃珠為陪葬品,可知十三行人交易的頻繁及喜好。

十三行人的墓穴被發現在竿欄式建築的地樁附近,了解十三行人會將死去的同胞埋葬在建築附近,埋葬方式多為側身屈肢,頭骨朝西南方向,經考古人員推測,十三行文化原來自南洋,因此在十三行人死亡後將頭部朝往南方,表示死者的回歸。在墓中也發現,十三行人會將死者親屬合葬於同一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