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17日 星期一
本源邸庭院深 三落厝寫歷史
林家神秘祖厝 禁拍照
台北縣《藝遊博物館 發票做慈善》活動廣獲民眾肯定,只要憑未開獎之發票即能進入林家花園,讓更多民眾能一探都市叢林中的古厝花園。林家將林家花園捐給政府,僅有三落大厝為私人土地,雖然出借供民眾參觀,但是必須由導覽員帶入,並限時參觀、嚴禁拍照以免毀壞古厝。
三落大厝位於入口不遠處,僅有一小門,如沒有經過入口登記或預約參加導覽就無法進入。該厝是林家先祖林應寅先後由新莊、大溪最後移居板橋,於1853年所興建完成。
乾隆四十三年,林應寅自漳州渡海來台,於新莊開私塾維生,次子林平侯經營米鹽近海貿易致富,但因嘉慶年間漳泉械鬥嚴重,為避免騷擾移居大溪,雖然在大溪積極發展事業,但又因交通不便和原住民紛擾,遷至板橋建此三落大厝。
林家第三代林維源,曾經協助捐款建台北城有功、興建鐵路、救濟災民、高官尊爵。林家因家族成員眾多,在花園後建造三落新大厝,後來又興建五落大厝,新舊大厝及花園的面積超過五萬多平坊公尺,規模之大,可想而知。林家的三落大厝也被封為「光祿第」,藉以彰顯林家的豐功偉業。
目前林家尚未將三落大厝捐出,做為祭祖的用途。但現在仍可經過入口的登記進入參觀,民眾不仿藉這次《藝遊博物館 發票做慈善》的活動,進入三落大厝一探林家豪宅的神秘面紗。
深深院落 隱千年巧思
中國文化自古便在生活中富藏各種隱喻巧思,文字中古代的春聯賀詞就是最廣為人知的象徵,而這些巧思也融入日常生活的居住環境當中,富麗華貴的三落大院當然處處可見。
首先進入院落,可以見到聖旨石碑,原是坐落在新莊,後來因為倒塌,才安置在此。至於石牌的來源,是因林家先祖救濟大陸災民,而得到慈禧太后的頒贈。接著還會看見半圓形池塘「半月池」。可供生活用水及救火,此外,當時械鬥頻繁,半月池甚至可用來防禦,導致敵人不易進入。
三落大厝的屋頂建築方式稱「燕尾」,燕尾可不是一般民宅都能使用,在古代它具有權位的象徵,通常用於官宅或廟宇。三落大厝顧名思義,就是整個房子內分三大排。
第一落就是《光祿第》,正門精緻的門板雕刻、垂花吊筒、倒爬獅,在古代只有富貴人家才可享有的裝飾殊榮。進入第一道門內,寬敞的空間是讓轎夫停轎的地方,天花板的三通五瓜象徵尊貴的排場,接著看到的正門僅有紅(喜事)、白(喪事)兩事才開放,且只有大房可以通過,其他妻妾即便辦喪事,也無法過此門。至於居住在第一落的人,就是林家聘來的門房、管家、裁縫師等下人。
二落為林家小輩們居住之處,其中會因地位尊卑,再細分東西方房間居住。從二落也可見三落的圍牆,此圍牆較院落他處高聳,因三落是老一輩居住之處,較為隱私且清淨。
三落有《如是福》匾額,意指長輩們已可享清福。當然第三落的建築也不馬虎,匾額字跡以貝殼鑲成,牆上的「卍」字牆文,有萬事綿綿之意;房屋的竹柱則使用築的特性象徵謙虛、勿節外生枝等意涵;另外跟雨水相關裝飾,有「鳥踏」及龍頭魚身的「鱉魚」,鳥踏可防止雨水淋濕牆面,至於鱉魚不但有引導排雨水的功用外,林家在水滴落的當方還放置一甕,而有「財入甕」的吉祥之意。
由三落大厝可見中國建築之美、意涵之深遠,古人將功用、裝飾與衍生涵義融合的十分精湛完美,至於有多好,就有待民眾們去親身體會了!
2009年8月14日 星期五
歷史軌跡 「原」名再現
【輔訊記者/柳怡雯報導】太魯閣族於2004年1月14日被政府認定為一個民族。原本被歸類在泰雅族之內的太魯閣族,大約在三四百年前,因人口增加,耕地及獵區分配不足,開始陸續翻越中央山脈遷移到東部的立霧溪、木瓜溪、陶賽溪等地區。
太魯閣(Truku)族語意為「山腰的平台」、「可居住之地」、為防敵人偷襲「瞭望台之地」。因此,太魯閣族祖先稱住在此地的人為【太魯閣(Truku)族】。
日據時期太魯閣族同樣是居住高山、狩獵水耕,並且視彩虹為神靈橋,但是在語言不通、文化習俗的隔閡下,日人將其歸類為泰雅族。然而,兩族語言卻無法溝通,雖分佈地處相鄰,彼此甚少來往。
由於原住民一直沒有發展文字符號,原住民文化傳承僅靠口耳相傳。原住民母語承載了歷史、文化發展重要特徵,但台灣歷經政權更迭統治下,將會出現母語消失的危機。因此,正名的重要性在於保留各民族的特有性。
正名運動
【輔訊記者/柳怡雯報導】民國73年成立的第1個原住民族運動團體即以「台灣原住民權利促進會」為名,開啟長達11年的「原住民正名運動」,包含恢復部落山川傳統名稱,也在1995年立法院通過修正姓名條例恢復原住民的傳統姓名等條例。
2009年8月12日 星期三
讚不絕口 新外灘「極厚」豬排
新外灘位於私立輔仁大學正門對面,是輔大日夜間部老師、學生都耳熟能詳的精製美食所在地。店內除了提供極品涮涮鍋、招牌套餐、麵食和茶點等多元式餐點可選擇,另外有飲料、白飯和冬粉可無線享用;每樣餐點價位在68~238不等,價格平易近人吸引不少熱愛美食的輔大老師學生前往大飽口福且又不傷荷包。
外灘美食茶館以國劇臉譜、黑紅雙色等東方色彩濃厚的設計元素所營造猶如上海般的時尚氣氛,優雅環境更能增加用餐胃口。店內二樓另外設有多人包廂用餐區提供謝師宴或是生日聚會等用餐需求,讓輔大學子們多了一個舉辦活動聚會的好所在。
在今年年初新外灘推出極厚咖哩豬排飯特價活動,厚達2公分的極厚豬排讓不少胃口佳的民眾和學生們前去挑戰,食用者皆讚不絕口。此份新外灘鎮店之寶極厚咖哩豬排飯曾獲得財團法人中央畜產會主辦的2008年台灣豬排節全國人氣豬排的肯定!若想找便宜又精製的餐點,新外灘會是個不錯的選擇!
新外灘地址:台北縣新莊市建國一路20號
2009年8月11日 星期二
「原」來地位大不同
鄒族主要分佈在阿里山區,又因地理位置而區分為北鄒和南鄒。鄒族是男子長掌權的父系社會,著名的建築是被稱為KUBA的會所,建材以榕樹為主。對他們而言KUBA是最神聖、莊嚴的聚會所,鄒族少年男子未成年以前必須在這個地方接受狩獵、征戰技能的訓練,以及聆聽族中長輩講述族人的歷史。族中頭目及長老們也會在KUBA商討部族裡的大事及軍事決策。KUBA對鄒族人來說意義重大,更是女人不可靠近的神聖之地。
卑南族集中分部於花東縱谷尾端台東扇狀平原附近。母系社會的卑南族雖然會將樹屋、竹藪、牛隻和武器傳給家中男子,甚至頭目都是讓長子繼承。但婚姻上卻採入贅的方式,將田地、房子、豬等…主要財產由母親遺留給長女,也就是說,卑南族的女子擁有財產的掌管權力。
兩族雖然制度尚差異很大,但其中卻有一點類似的地方,就是卑南族男孩子在十二歲要進入祖靈屋(如同鄒族的KUBA),並飼養一隻獼猴,等到刺猴祭典窄殺之,代表成年的勇敢與能力。卑南族對於教育採嚴格的斯巴達式教育,在觀念中,男性是身負保護族中婦女的責任;鄒族與卑南族兩族的主要制度完全相反,卻也各自發展出璀璨的美麗文化,豐富了台灣文化。
圖片來源:凱達格蘭館
2009年8月10日 星期一
訴說回憶 鐘情台灣
【輔訊記者/何佳凌報導】今年暑假在北投溫泉博物館,展出
台灣人對於時間的觀念,是由日本統治時期建立的,當時日本人認為台灣人做事勤奮且努力打拼,卻有著遲到的陋習,為了提高效率,將時鐘及守時的觀念帶給台灣人,讓大家的生活變的有規律。
「貓頭鷹壁鐘」是個令人注目的展示品,在展覽的DM上也清楚可以看到一隻大的貓頭鷹與兩隻小的貓頭鷹可愛的模樣。貓頭鷹的日文發音與「不苦勞」相近,因此它是代表幸福的動物,也有福氣寓意的象徵。
「鐘」象徵著富貴,當時的鐘等於是一位男性勞動者每月所得的3倍。因此擁有它的人幾乎是有錢人家,也是時髦的代表,在拍照時,必定會與它合影,象徵著地位。
這個展覽讓許多人回憶起當時年代的點滴,更讓年輕世代的人了解當時日本及西洋文化的影響,所產生出來的產物-鐘,帶給台灣人什麼樣的改變。
2009年8月9日 星期日
林中讀書 唯有北投
【輔訊記者/何佳凌報導】清幽的環境、美麗的風景、舒適的椅子、悠閒的空間,讓人感受不到以往沉悶的讀書氣息,即是台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給人的第一印象。坐落於林木茂密且多樣生態棲地的北投公園內,是個讀書的好去處。
在不破壞生態的情況下,建造了台灣首座綠建築圖書館。為了響應世界環保,環保四大指標群:生態、節能、減廢、健康,充分的運用在北投分館內。
生態部分採取多層次雜生混種綠化的方式,保留原有公園內的生態環境;節能部份利用大量開窗自然通風採光,讓自然風於室內製造對流,且在屋頂設置太陽能發電設備;減廢部份,則在建築物上採取二氧化碳減量及廢棄物減量。
健康部份是指減少不必要的裝修工程,在室內加裝新鮮外氣引入風管系統,創造良好空氣品質,水也採取屋面自然排水至雨水回收槽在加以利用,因此館內衛浴設備皆採取省水設備。污水及垃圾處理也不馬虎,採用封閉空間避免臭味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