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 至 2015年  指導教師:高泉旺  總編輯:張芮瑜  電子報總監:張立宏 蔡沂鈴  採訪記者:徐崧馨 徐珮珊 張雁晴 陳品樺 張逸寧 廖家欣 曾家秀 詹韋恩  美術編輯:蔡晏姍

2010年3月24日 星期三

「癒」花園 從自然中走出憂愁

【輔訊記者/林俊翰報導】在這個地球空間裡,人類每一刻都有喜、怒、哀、樂在進行,當人在哀傷當下,該用什麼方式去解決呢?當失戀、諸事不順的時候,你如何發洩情緒呢?或許你可以嘗試著走進大自然的療傷空間裡。這個療傷空間非侵入式的治療,不但可以讓心情大大好轉,也可以使你的心靈感受到極大的舒適感。

 許多人在哀傷時,往往會做出他人意想不到的舉動,像是王水情殺、跳樓、割腕、槍殺整班學生等恐怖行為,這些都是在當下無法調適自己哀傷心情的舉動。若在這個時候,有一個的療傷空間,來使哀傷者能夠抒發自己的悲傷情緒,相信是對人對己最好的辦法。

 療傷空間源起於台北護理學院的生死研究所,首次嘗試做了一個癒花園,目的是將情緒非常不好的人們,藉由癒花園裡的設計,能夠有效抒發情緒,並且能夠在情緒抒發完後作出補救方式。

 另外,療傷空間並非只針對哀傷者設計,而是使原本就有休憩的空間,再加入引導式的設計,來使人能有不同感受,並且針對原本具有的療癒功能做出效用。因此,就算不是哀傷者,也可以進入這個療傷空間中。

 一般來說,療傷空間裡多半都是大樹、水景、花卉、植栽等等組成。藉由這些簡單大自然的景物來做點變化,使得整個空間的每個自然景點,都是令人感到舒服的設計。

 自然的美景必定有給予人類療傷功用,相對地,若是四周都只是處於都市裡的水泥鋪面、高高的金屬樑柱,這樣只會有一種無形壓力存在。壓力若是沒有紓解,情緒就會使人做出,他人意想不到的驚人舉止。

 一個療傷空間的基地大小,也會影響到成效。根據此次景觀系副教授葉美秀療傷空間的研究指出,當一個人情緒非常不好的時候喜歡吶喊,這樣的行為是能夠使人馬上有舒壓的功效。不僅如此,基地若是非常的大,人就可以在這樣的空間裡做些運動。根據醫學報告指出,運動是可以轉移人的注意力,讓人的心思轉移到別的地方,此時,人的腦內會分泌出近似嗎啡的物質,此物質能夠使人心情好轉起來。

 針對這一次療傷空間設計,景觀系副教授葉美秀表示,近來不管是景觀、建築上,幾乎大家都是以「回歸自然」為題材,這也是目前的設計趨勢。因為人本來就是大自然的一份子,只是人類在後來建造不少人工建築,才因此有這種定義。葉美秀也說:「現在雖然說什麼節能減碳,不要說等到自然反撲,大家都覺得回歸自然才是人類想要的,因為你的本源、根源就是自然的一個東西,只是我們人用人工的東西一直封閉一直封閉起來,人本來就有追求自然的本性,人只要看到自然的東西是會感動的。」

 雖然說療傷空間目前只有在研究地才有,並非與公園一樣能被廣泛推廣,而且空間也有限制,可是對於它的使用性,或許未來會有進一步執行。葉美秀說:「當然有大大小小的公園,如果說在把這些功用使用進去,那麼與一般公園比較起來,對於哀傷人士會比較有效果。」